院士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  > 师资队伍  > 院士  > 正文
傅廷栋
作者:夏添审核:周雄编辑:叶雄发布时间:2023-12-11

DEF93

傅廷栋,男,1938年9月生,广东郁南人。作物遗传育种学家,华中农业大学教授。1960年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,1965年该校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,1981-1982年在德国Göttingen大学合作油菜育种研究。1995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200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(TWAS,现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)院士。现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,全国和湖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,作物学报副主编,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主任,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,湖北省科协常委,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主任,瑞典SW AB油菜育种名誉顾问,国际油菜研究咨询理事会(GCIRC,巴黎)主席,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主席。


主要研究领域、内容及成果:

1、1975年,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271等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交种,并育成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、恢复系,实现自交不亲和系“三系化”制种,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。目前271等基因资源与瑞典SW AB签订了合同,进行育种和共同开发研究。

2、1972年,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(Pol cms),被国际上认为是“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”(Fan and Stefansson,1986;McVetty,1987;Röbbelen,1991)。他及其研究组对Pol cms的遗传、分类、恢复基因分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,“在深度、广度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”,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。Pol cms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育种实践,1985-94年加、澳、中、印、丹共审定(注册)22个油菜三系杂种,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,有13个是利用Pol cms育成的。2001年美国种植(共约1500万亩)的油菜品种61%为Pol cms杂交种。目前中国种植的油菜三系杂种中,50%以上仍为各单位用Pol cms育成的杂交种。Pol cms还被国内外转育到大白菜(陕西)、小白菜(江苏)、青花菜(Yorrow)、红菜苔(湖北)等十字花科蔬菜上,湖北省审定的“红杂50”、“红杂60”等3个红菜苔杂交种就是用Pol cms育成的,说明Pol cms不但对油菜,而且对上述蔬菜的杂种优势利用也作出了重要贡献。1999年在芥菜中发现一个与Pol cms、Ogu cms(萝卜质不育)等完全不同、而不育性十分稳定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0-6-102A,2006年3月通过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,正在应用于十字花科作物育种实践,与这一材料相关的技术申请了5个发明专利。

3、1992年育成我国第一个油菜低芥酸三系杂种华杂2号并大面积推广,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(1996),此后还育成华杂3号(湖北审定)、华杂4号(湖北、河南、安徽及国家审定)、华协一号(甘肃、新疆及国家审定)、华杂7号(国家审定)、新油16号(新疆审定)、华皖油3号(安徽审定)、华协102(安徽审定)、饲油1号(甘肃审定)华油杂62号等优质、双低(低芥酸、低硫苷)杂交种,累计推广面积1亿多亩。其中华杂4号是我国2001-2004年连续四年推广面积最大(年650-800万亩)的油菜品种。华油杂62号是近五年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几个品种之一。

4、开展了“北方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研究”,育成我国第一个适用于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专用双低杂交种“饲油1号”,与甘肃省农牧厅技术推广总站及全国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合作,在甘肃、内蒙、新疆进行中试、示范,于2000年和2003年分别通过甘肃省和农业部科教司的科技成果鉴定,专家们一致认为,复种饲料油菜,70多天时间亩产青饲料达3-4吨,既不影响粮食生产,又充足利用8-10月的光、热、水资源,对解决西北冬春饲料缺乏,预防冬季雪灾,减少水土流失,保护生态环境,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现实意义,为西部农业开发探索了新的途径。最近,被农业部作为主推技术正在大面积示范、推广中累计示范面积超过100万亩。

5、培养了40多名硕士、博士研究生。著有“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”等专著,发表论文110多篇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“油菜起源中心与三系选育有密切关系”、“主效基因控制的优质性状绝大部分为隐性性状;抗病性则相反,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性,绝大部分为显性性状”、“杂交油菜的‘源、库’是过剩的,要进一步提高杂交种产量,要协调‘流’的问题”等观点,得到国内外同行较高的评价。


主要获奖情况

傅廷栋先后获得了国内外一系列奖励和荣誉。“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的研究”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,“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与研究” 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;“甘蓝型低芥酸油菜雄性不育三系杂种华杂2号的选育与应用”获199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;“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系及其优质杂种的研究、选育与利用”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;“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华杂3号等品种的选育与应用”获1996年首届“亿利达科学技术奖”。1978年、1992年两次被湖北省评为“优秀科技工作者”。1990年、1993年分别被农业部、劳动人事部授予部级、国家级“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”称号。1991年获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—“GCIRC杰出科学家”奖章,他是该奖成立20年来(每4年奖1人)全世界7人中唯一的亚洲学者,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1991年、1996年连续两次被国家计委、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表彰为国家“七五”、“八五”科技攻关有突出贡献人员,1992年,分别被湖北省人民政府、农业部授予“湖北省劳动模范”和“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”称号。199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,被国务院授予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。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。2001年获湖北省政府最高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科技部、农业部、水利部、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“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2002年被中组部、中宣部、人事部、科技部联合授予“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”称号,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2003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科学奖,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。 2007年获印度MRPC第一次向国外学者颁发的“油菜研究终身成果奖”。2008年获农业部“中华农业英才奖”,同年被评为“改革开放30年,影响湖北30人”,2009年农业部授予“新中国成立60周年‘三农’模范人物100人”荣誉称号,2014年当选改革开放以来“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”,2017年获“全国创新争先奖”,2021年获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
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金沙9170手机登录(中国)官方入口-正版APP PLATFORM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三综合楼

邮箱:zkbg

电话:027-87282130

邮编:430070